English

基因工程产业需要扶持

1998-09-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彩荣 我有话说

基因是有限的,基因就是财富。一场跨世纪的“基因争夺战”已经开始,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专利基因,到下一世纪,我国生物工程产业特别是医药行业将犹如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只能用巨资向别人购买专利,否则你就无权生产这些药物——

人体内有10万个基因。它决定了人的性状与生理特性,记载了生老病死的全过程。现代科学证实,人类所有疾病都能在基因上找到病根。因此,对基因进行科学研究,就可以从根子上治好疾病。医学家预言,21世纪新药50%—70%将来自基因工程。

美国1991年正式提出人类基因工程计划,这一计划与原子能计划、航天计划一起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1世纪科学三大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要绘制出人体的第二张解剖图——人类基因图。有了这张图,今后医生给病人看病,就犹如工人师傅对照线路图找电视机故障一样方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每一种疾病都与某个基因病变有关,找出这个病变基因,对它进行抑制和调控,就能从根本上治好这种疾病。因此,它将从医学上对人类健康长寿产生巨大作用。世界先进国家正在为开发基因药物展开激烈的竞争。

根据预测,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约有5000个,目前,已有1500个相关基因被分离和确认并申请了专利。剩下的三分之一疾病相关基因,有可能在最近三年内完成。

按照国际惯例,谁先发现这个密码谁就拥有专利权。所以这种基因密码,不但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展开基因工程之后,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竞相投入竞争,意在抢先获得基因专利权,获取商业利润,一场跨世纪的基因争夺战已经开始。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基因大国,主要是人口多、民族多、家系多、疾病种类也多,这就引起了发达国家的特别关注,他们纷纷以合作等名义,进入中国抽取血样来我国搜集上亿份基因组标本,但不让中国人分享专利权。我国基因资源面临被掠夺殆尽的危险。

1993年,我国也确定了自己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与医学相关的基因分离和测序。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药物有限公司也在这一年诞生。怀着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生产的来自中国人基因的世界一流药物的理念,九源公司1994年成功地从中国人的白细胞中获取了G—CSF基因,并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目前他们又成功地开发出促进人体血液中白细胞快速增长的抗癌新药——吉粒芬,并已获得新药生产许可证。它是粒细胞减少症的特效药和首选药物。这种用基因工程方法研制出来的注射药液,通过迅速增生人体白细胞,帮助化疗后的癌症患者缩短恢复期,从而为癌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九源公司总经理柯传奎介绍说,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其实就是一种基因及细胞的重组技术。和传统的药物相比,它无疑是一种核聚变。在杭州九源,记者看到基因工程研究与产业化的良好态势。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升白细胞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基地,仅用一个15立升的小发酵罐,一年就可生产吉粒芬200万支,能满足中国市场乃至东南亚部分市场的需要。

但是,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超过200家,投资额在4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升白细胞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目前申报就有35家之多,即使以最小的生产规模,一年的产量就够全国用上300年。基因工程产业如何走,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教授在参观了从事基因工程药物和生化药品的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九源公司之后,为我国基因工程企业的发展深感自豪。这位年届九旬的科学家当即决定与九源公司合作创立研究所。为了我国基因工程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位驰名中外的科学家专门上书江泽民总书记,呼吁国家立法制止外国公司掠夺我国基因资源,同时组织攻关,加速我国人类基因研究工作。总书记指示要“珍惜我国人类基因资源”,并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提出解决办法。

生物技术产业利润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率高。近10多年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大的财力与人力进行这类产品的开发,以抢先占领市场。受国际上基因工程热的影响,我国不少省市也把生物技术列为支柱产业的培育对象,但产业与市场是两个概念。如果不顾需求,盲目上马,重复建设,势必造成市场上的混乱与投资上的损失。

业内人士建议,药品管理部门要从培植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避免同时批准多个厂家生产同一产品。同时,要制定政策,支持国内基因工程产业的发展,公费医疗用药首先要考虑国产基因药物的推广使用,以提高国产基因药物的市场占有率;因为基因工程投资大,国外这种药物的资金来源除创办人自筹外,主要来自社会风险投资基金、上市股票以及大型制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等。我国也应从长远出发,为基因工程产业筹措资金开辟新的渠道。

目前,国际上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品近40个,而我国上市的同类药品才12个。加快新品开发,不能仅靠国家投资,应该大力提倡产、学、研的结合,吸收优势企业参与新药开发。为了21世纪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可能多的获取人类基因专利,再逐步开发成药物,促进基因工程产业的尽快成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